欢迎访问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官方网站!
大赛动æ€
21
2023-07
“兆易创新杯”第十八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参赛说明
第十八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将于2023年8月10日至13日在广东省东莞市东莞理工学院举行,总决赛有关事项说明如下:一、竞赛形式1.全国总决赛技术类竞赛(含开放命题、企业命题)与商业计划书专项赛晋级团队进行现场评审,未晋级的企业命题获奖团队不参加现场评审,请选派代表前往决赛现场参加颁奖典礼等有关日程。2.全国总决赛现场评审包括作品展示和分组答辩两个环节,原则上现场赛参赛队必须携带作品前往指定地点进行展示,如作品实在不便携带,可录制作品演示和解说视频带到现场播放。3.参加现场答辩的参赛团队,答辩时间10分钟,包括6分钟演讲和4分钟质询答疑。4.兆易创新、华为、飞腾、地平线、算能、优利德、景嘉微、龙芯、Ti、安谋科技、新思科技、MathWorks等企业命题晋级团队组成企业命题评审组,按企业命题奖项数量产生企业专项奖,同时按决赛获奖比例产生技术竞赛团队奖项。企业专项奖与全国总决赛团队奖相互独立,奖金择高发放。5.华为6G先进无线技术探索方向晋级决赛的团队,按决赛技术竞赛奖获奖比例产生团队奖项。对前三名参赛团队,分别授予冠、亚、季军奖项,冠军团队入围研电之星挑战赛,参与争夺研电之星称号。二、时间安排时间事项8月10日报到、布展、调试作品,答辩顺序抽签;8月11日开幕式、作品展示、分组答辩;8月12日青年创新论坛、“青春创想早餐会”、人才项目招聘对接会、“东莞之夜”草坪音乐会;8月13日“研电之星”挑战赛、院士报告、颁奖典礼等。规定报到时间:8月10日9:00-21:00;规定离开时间:8月13日12:00后详细议程安排参见赛前发布的《报到须知》。三、评审方式1.技术竞赛中,评委由高校专家和企业专家组成,评委按照参赛作品的技术论文、作品展示与功能完整性、创新/创意度、应用价值和参赛队答辩表现等综合因素进行评分,参照分值高低产生团队一、二、三等奖,各评审组择优评选最佳论文奖奖项。2.商业计划书专项赛中,评委由知名创投机构代表、创新创业导师担任,评委按照参赛作品的商业文本、团队价值、项目价值、商业价值和参赛队答辩表现等综合因素进行评分,参照分值高低产生团队一、二、三等奖。3.由技术竞赛各评审组第一名产生“研电之星”挑战赛候选名单,经专家评议后,排名靠前的10支队伍将在颁奖典礼期间进行公开竞演,由全体师生投票,票数排名前三者获得本届竞赛“研电之星”荣誉奖项。4.由商业计划书专项赛各评审组前两名产生候选名单,经专家评议后,产生“最具投资价值奖”“最佳路演奖”奖项。技术竞赛与商业计划书专项赛中,优秀指导老师奖根据所指导作品的团队奖等级评选;优秀组织单位根据参赛团队数量和获奖情况综合评定。5.最佳团体奖根据参赛高校团体总分排名评定。四、决赛需准备事项:1.为实现评审的公平性,除技术论文封面外,团队名称、论文正文、演示PPT、门型展架、演示视频等均不允许人为出现研究生姓名、导师姓名、学校名称等信息,一经发现将取消参赛资格。2.商业计划书专项赛中,团队信息作为商业投资价值的评审依据之一,不要求匿名。3.决赛技术论文与商业计划书可在初赛提交的基础上改进完善。论文与商业计划书格式内容要求详见竞赛参赛说明。4.答辩演示PPT,建议PPT内容包含:1、选题意义;2、创新与特色;3、核心技术方法;4、结果与分析;5、应用价值。如参赛作品有项目基础,务必于PPT中明确阐述参赛团队的工作内容、主要贡献和组内分工。东莞理工学院答辩教室软件为WPSOffice,PPT模板见附件一。5.作品简介“门型展架”,在不影响知识产权及论文发表的前提下,用简短的文字、图片凝练参赛作品的关键信息,规格为80*180cm。“门型展架”制作好后,由参赛队自行带到决赛现场,“门型展架”模板见附件二。6.作品简介“电子文档”,在不影响知识产权及论文发表的前提下,清晰、简洁地描述作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与背景;准确、完整地阐述参赛作品中具有创新性的关键技术;客观、详实地对比国内外同类先进技术的主要参数、设计方法、成本效益与市场竞争力,建议附加作品功能展示动态GIF图片,1500字以内。作品简介文档用作评审附件的同时,将作为优秀作品用作学术交流,如有特殊情况请与组委会联系。7.组委会为每个参赛团队提供一个插头,请参赛队自行携带作品演示所需电插板。8.每个参赛队必须至少配备一台笔记本电脑,安装好参赛所需的系统和工具,以方便演示。参赛作品如需提前邮寄到决赛场地,请在包裹外醒目处张贴快递封面,模板见附件三,以方便工作人员统计接收,避免遗失。(1)收件地址: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玉兰路东莞理工学院松山湖校区体育馆。(2)收件人:官老师(3)联系方式:188197453979.请全国总决赛参评团队,将技术论文/商业计划书生成PDF格式文档,单独上传至官网对应处。门型展架、答辩PPT及作品简介“电子文档”作为附件打包压缩至同一文件夹中,上传到百度云盘,并设置长期有效。以上资料请于2023年8月5日24:00前,由队长通过研创网后台-个人中心-决赛作品提交窗口上传链接,逾期未提交作品作退赛处理。10.所有参赛文件以截止日期前提交版本为准,现场不允许替换更改。11.压缩包命名规则:技术赛/商专赛-团队名称-作品名称。12.附件以类别命名,例如:“门型展架”、“答辩PPT”、“简介文档”。五、注意事项1.请现场报到学生与指导教师,于8月2日18:00前登录官网个人中心填写报到信息,逾期视为放弃全国总决赛参赛资格。2.请现场报到的领队老师与嘉宾于8月2日18:00扫描文章末尾二维码填写报到信息。3.决赛参赛团队可对参赛作品内容及参赛作品题目进行改进完善,参赛队员及指导教师姓名及顺序均不能更改!4.参赛队员收到通知后,请务必与学校研究生院和指导老师联系,商议参加决赛的行程安排。每个参赛单位建议由至少一名领队/指导老师带队前往决赛现场,安排相关事宜并确保参赛队员安全。5.请参赛单位为前往东莞市参加现场赛的老师和参赛队员购买保险。6.决赛期间请务必携带身份证件,用于评审现场答辩过程中核实队员身份,一旦发现冒名顶替行为,将取消参赛团队成绩并通报所在研究生培养单位。7.请务必按照组委会规定的时间到达和离开比赛场地,并统一穿着赛服。期间因擅自离开而扰乱竞赛秩序的团队,组委会将严肃处理,严重者将取消参赛资格。8.为方便全国总决赛各参赛队员交流,也便于组委会第一时间传达相关信息,组委会已建立“第十八届研电赛决赛群”,QQ群号:895415597。请所有进入决赛的参赛团队加入此群。验证时请备注“学校-团队名称-姓名”并按备注修改群昵称(为确保群成员身份属实,不按照格式申请的信息,无法通过验证)。六、报到及住宿说明1.参赛队员食宿由组委会统一安排,交通费由参赛队自理。参赛队员住宿由组委会统一免费安排在东莞理工学院大学学生宿舍(10-12日晚),有空调、独立卫浴、新置床上用品,如提前到达或延后离开请自行安排住宿。根据赛期组织管理需要,决赛期间,不允许参赛队员校外住宿,学生宿舍每晚23点后只进不出,请参赛学生务必按时返回宿舍。2.指导老师及带队老师住宿根据回执统一预订决赛地点附近酒店,住宿费自理。决赛期间不再收取其他费用。七、时间节点研电赛决赛筹备时间节点事项报到信息填报决赛作品上传报到时间截止日期8月2日18:00前8月5日24:00前8月10日9:00-20:00官网决赛功能预计7月26日开通,详细日程及竞赛安排请关注竞赛官网与微信公众号。八、其他决赛QQ群二维码领导老师及嘉宾报到二维码附件一:第十八届研电赛决赛PPT模板附件二:第十八届研电赛决赛门型展架模板附件三:参赛作品邮寄包裹封面
21
2023-07
关于举办“兆易创新杯”第十八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的通知
  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指导,中国电子学会、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共同主办的“兆易创新杯”第十八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于2023年3月正式开赛,来自三百三十余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6289支队伍成功报名参赛。经过初赛评审选拔,共有520余支队伍晋级全国总决赛。全国总决赛将于2023年8月10至13日在东莞理工学院举行,由东莞市人民政府承办。  技术类竞赛(含开放命题、企业命题)及商业计划书专项赛晋级团队进行现场作品展示与答辩。请到达现场的参赛队伍携带作品于8月10日前往东莞理工学院报到并参加总决赛评审;企业命题获奖团队选派代表参加总决赛颁奖典礼及有关日程。竞赛为参赛队员提供免费住宿及用餐,其他费用如交通费、保险费、指导(带队)老师住宿费用自理,组委会不再收取其他费用。  具体参赛事项详见《“兆易创新杯”第十八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参赛说明”》。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组委会2023年7月21日附件:1.关于举办“兆易创新杯”第十八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的通知
08
2023-07
翁铁慧副部长为 “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成果孵化基地(武汉)”揭牌
7月4日,为期三天的首届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大会暨中国研究生教育长江论坛在武汉国际会议中心拉开帷幕。开幕式上,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作视频致辞。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翁铁慧、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会长杨卫、湖北省副省长邵新宇、武汉市市长程用文等领导为“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成果孵化基地(武汉)”揭牌。翁铁慧(中)、杨卫(右二)、邵新宇(左二)、程用文(右一)、鲁国庆(中国信科党委书记,左一)共同为“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成果孵化基地(武汉)”揭牌。(现场图片)“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成果孵化基地(武汉)”作为首个正式揭牌的研究生创新实践成果孵化基地,由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和武汉市委组织部共同建设,是继2021年8月学会与武汉市委组织部签订长期合作举办“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协议后,又一更加深入的合作,也是在“学会+地方政府+高校+产业”合作办赛、协同育人、引才引智模式上进一步的创新。2021年8月,学会与武汉市委签署长期合作办赛协议。(资料图片)除武汉外,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还分别与上海、杭州、合肥等城市相关政府部门达成联合办赛并合作建设“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成果孵化基地”意向。孵化基地将依托“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平台沉淀的研究生师生资源和项目资源,依靠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创新创业的扶持政策,提供公益性创业服务,通过政策支持、资源对接、创业帮扶等方式,帮助研究生获奖团队享受地方政府专项人才政策,助推更多优秀创业创新项目成果转化、落地发展,同时服务于地方的高层次人才储备、科技创新和区域经济发展。2023年4月,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与上海、武汉、杭州、合肥四地政府部门就合作建设“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成果孵化基地”举行签约仪式。(资料图片)
30
2023-06
关于征集 2024 年“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承办单位的函
各有关单位: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研究生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必须破解的关键问题。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以下简称创新实践系列大赛)是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也是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一体化推进的有效实践。经过十年发展,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业已成为被各级政府认可、在研究生群体中有较强号召力、在业界和社会有广泛影响力的品牌赛事。根据《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章程》及《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承办管理办法》,现就征集2024年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相关主题赛事承办单位有关事宜函告如下:一、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简介创新实践系列大赛是在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指导下,由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和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共同主办,专门面向研究生群体的全国性、公益性竞赛。创新实践系列大赛服务于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中心工作,以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目标,打造激励研究生创新实践、促进研究生教育政产学研用合作创新平台,探索利用社会资源共同提升研究生教育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经济发展能力。创办十年来,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坚持“立德树人”办赛方向,为657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88万研究生师生提供了创新实践和学术交流的舞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70余所“双一流”高校竞相承办赛事;坚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办赛导向,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机器人、网络安全、碳中和碳达峰等国家重点发展领域,设置16项主题赛事,助力国家急需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坚持公益办赛,得到了地方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的大力支持。上海、武汉、杭州等市政府部门联合办赛,中国(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武汉东湖高新区、杭州“芯火”基地、北京中关村IC-PARK等十余家产业园区协同办赛,华为公司等近百家知名企业支持赞助,成功探索政产学研用合作办赛、协同育人、多方共赢之路。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得到了教育部等部委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认可。“鼓励办好研究生创新实践大赛”写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教研〔2020〕9号)中,赛事获奖成果得到研究生教育重要评估评审活动认可。2023年4月,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翁铁慧出席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十周年总结大会并讲话,她对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的办赛方向、运行机制和办赛成效予以充分认可,并指出“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已成为研究生教育战线备受瞩目的赛事,是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也是推动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燃梦十载,赓续创新。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将积极落实中共二十大关于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一体化部署,聚焦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秉持立德树人激发创新的办赛方向,赓续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办赛导向,坚持合作办赛协同育人的办赛机制,强化人才对接成果落地的办赛效应,以赛促科技创新,以赛促人才培养,为人才强国建设做出新的贡献。二、2024年主题赛事2024年,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将设置如下16项主题赛事:1.中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2.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3.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4.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5.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6.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7.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8.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9.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10.中国研究生乡村振兴科技强农+创新大赛11.中国研究生网络安全创新大赛12.中国研究生“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13.中国研究生金融科技创新大赛14.中国研究生“美丽中国”创新设计大赛15.中国研究生工程管理案例大赛16.中国研究生企业管理创新大赛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各主题赛事介绍详见大赛官网(https://cpipc.acge.org.cn)。三、申办基本条件研究生培养单位、地方政府及其产业园区、企业均可申报承办赛事。申报承办单位应满足如下基本条件:(一)申办意愿强烈,遵循大赛理念,遵守大赛制度;(二)具有组织保障能力。能够满足举办赛事所需的场地、网络等硬件需求,同时具备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人力资源基础;(三)研究生培养单位相关学科基础良好,学生参赛规模大,获奖成果多,同等条件下,已取得优秀组织奖的研究生培养单位优先;(四)属地产业园区有赛事主题相关领域的产业基础,企业从事赛事主题相关领域的生产和应用;(五)能够自筹或自主面向社会筹集办赛经费;(六)取得属地政府部门支持的单位优先。四、申办程序(一)拟申办相关主题赛事的单位,填写《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承办申报书》(见附件1)并加盖单位公章,于7月20日之前递送至各主题赛事组委会秘书处(联系方式见附件2);(二)申报材料由相关主题赛事组委会秘书处进行条件审查,并提交至主题赛事组委会讨论(非组委会委员的申办单位可受邀列席组委会会议),最终确定承办单位。五、其它赛事咨询: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蒋老师,010-82152508,邮箱:acge-ss@tsinghua.edu.cn。附件:1.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承办申报书https://cpipc.acge.org.cn/sysFile/downFile.do?fileId=bbc87abdeb93470397d491b619251cd22.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各主题赛事组委会秘书处联系方式https://cpipc.acge.org.cn/sysFile/downFile.do?fileId=ba1901fe934f4145b5929365e442e91e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2023年6月1日
21
2023-06
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参赛队伍管理办法
为充分发挥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以下简称系列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引领作用,坚持立德树人的办赛方向,保证系列大赛公平、公正有序进行,根据《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章程》,特制定本办法。一、参赛报名(一)参赛资格参赛对象一般为在校研究生(含学术型和专业型)及已获研究生入学资格的本科毕业生和本研贯通学生,境外国家和地区在学研究生也可报名参赛。(二)参赛方式系列大赛参赛方式以个人或团队自愿组队报名参赛,除主题赛事明令禁止外,一般可申报指导教师,每个团队最多可申报2名指导教师,以申报顺序排序。如有跨校参赛团队,以队长所在培养单位为参赛单位。参赛学生可登录系列大赛官方网站(https://cpipc.acge.org.cn),具体了解各主题赛事报名参赛要求,提交完成报名信息,并对所填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负责。(三)参赛变更1.主题赛事报名截止前,参赛队伍如未经所在单位审核,可自行更改人员信息;如已审核,可由参赛单位(队长所在培养单位)向主题赛事组委会秘书处或当届承办单位提出变更申请。2.主题赛事报名截止后,参赛队伍可向主题赛事组委会秘书处或当届承办单位提交变更参赛人员信息的书面申请,申请书需由变更前后全体队员和培养单位相关赛事负责老师签字确认,并加盖主题赛事校级负责职能部门公章。3.主题赛事初赛评审开始后,不再受理人员变更参赛申请。二、参赛要求参赛队员须严格遵守系列大赛规章制度和主题赛事参赛相关要求,具体要求为:(一)参赛队员应按主题赛事参赛通知中的要求,按时提交参赛作品,应保证所提交作品的原创性;(二)已经在“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某项主题赛事获奖的参赛作品,不能以同一作品再次参评任何主题赛事比赛。若在参加某一主题赛事过程中获得其他主题赛事奖项,须及时告知该主题赛事组委会秘书处终止参与当前赛事;一经查出,将通报至培养单位;(三)参赛队员须文明参赛,服从赛事统一安排,自觉维护赛场秩序;(四)参赛队员须自觉遵守系列大赛各项规章制度,尊重专家及工作人员。对比赛过程中的争议问题,按照系列大赛相关管理规定处理,不得采取过激行为,参赛队员不得利用比赛相关的微信群、QQ群等平台发表虚假信息和不当言论;(五)参赛队员须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展示和比赛,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赛事应该保密的信息,不得运用非法手段窃取他人技术数据、创意设计方案等,如出现此类问题,取消参赛队员资格并通报其所在培养单位;(六)参赛队员应爱护赛场使用的设备、仪器等,不得人为损坏比赛所使用的仪器设备;(七)在赛事期间,指导教师及参赛队员不得私自接触评审专家,凡发现有不当行为的,取消其参赛资格,成绩无效;(八)有碍比赛公正和比赛正常进行的参赛队伍,视其情节轻重,给予警告、取消比赛成绩、通报批评等处理。
16
2023-06
“中石协·石化机械杯”第十届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参赛邀请函
各研究生培养单位:为提高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国家能源装备业创新发展,根据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文[2023]5号《关于举办2023年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的函》相关要求,现将“中石协·石化机械杯”第十届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大赛背景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简称“大赛”)为“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于2014年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发起设立,赛事以“竞赛培养人才、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围绕能源装备的技术创新,打造研究生创新交流实践平台,打造政产学研用合作创新平台;满足国家装备制造业高层次人才需求,促进国家能源装备业创新发展。大赛的目标是办成广大研究生踊跃参与,研究生培养单位乐于组织,装备行业广泛认可的国家级、高层次重要赛事。二、组织机构1.指导单位: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2.主办单位: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3.联合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中石协)中国石油教育学会4.承办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西海岸新区5.组织委员会:由主办单位、联合主办单位、秘书处单位、承办单位和部分研究生培养单位组成6.组委会秘书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7.支持媒体:《中国研究生》、《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8.联合冠名单位: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中石协)中石化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石化机械)9.协办单位: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陕鼓动力)北京石油机械有限公司(北石机械)河北华北石油荣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华北荣盛)海南优选石油石化设备有限公司(海南优选)上海神开石油化工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神开)三、赛制和赛题要求1.赛制大赛分为预赛与决赛两个阶段。预赛采用网上评审形式,决赛采用现场答辩及实物演示、3D模型展示等形式。2.赛题本届大赛赛题以新能源装备为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海洋能源高效开发与利用装备;(2)油气绿色高效开发装备;(3)新能源制备装备;(4)可再生能源装备;(5)其他能源装备;(6)企业命题。企业赛题由赛事支持企业在赛事截止报名前分批在大赛官网动态发布企业的技术需求,供同学揭榜参赛。参赛团队可直接与相关企业进行技术对接和成果转化。3.作品形式参赛作品可为产品实物、样机模型、控制系统软件作品、三维模型、工作原理展示等。4.作品要求(1)作品须为原创,符合赛题要求,构思巧妙,设计合理;(2)涉密作品和存在知识产权纠纷的作品不得参赛;(3)在往届作品基础上进行改进创新的作品,应标注出创新之处;(4)已经在“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某项主题赛事获奖的参赛作品,不能以同一作品参评其他主题赛事的奖项。四、参赛对象和方式1.参赛对象正式注册的国内外在校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包括应届毕业生)及已获研究生入学资格的本科毕业生和本研贯通学生。2.参赛方式以学校为单位,个人或团队参赛,每个团队参赛队员一般不超过5人(第1申报人为参赛团队队长),指导教师一般不超过2人,允许跨学校组队。进入全国决赛后,不得变更参赛项目和团队成员。3.作品提交预赛阶段:通过大赛官网提交作品报告书(模板见附件1),设计图样、数字模型、动画视频等支撑材料可作为附件提交。决赛阶段:通过大赛官网提交作品简介展板、答辩PPT、演示视频等。五、日程安排1.2022年6月15日,发布大赛通知;2.2023年6月15日-8月05日,网上参赛报名、资格审查、提交预赛作品:参赛学生和指导老师均须登陆大赛官网注册报名、各参赛单位系列大赛网站管理员审核本单位报名参赛人员的参赛资格、参赛团队提交预赛作品;3.2023年8月6日—8月20日,作品评审和公布决赛名单;4.2023年8月25日—9月01日,网上提交决赛参赛材料:参赛团队按照决赛通知要求提交相关材料;5.2023年9月(待定),在山东青岛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举行决赛。时间事项6月15日—7月30日网上注册、报名6月15日—8月05日资格审核、网上提交预赛作品8月06日—8月20日预赛作品评审、公布决赛名单8月25日—9月01日网上提交决赛作品展板设计9月中下旬(决赛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全国总决赛六、奖项设置大赛设置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并设有优秀指导教师、优秀组织单位等奖项。一等奖:决赛作品的10%左右,颁发获奖证书及奖金。另外,由各组推选优秀作品进行二次答辩,授予前三支冠亚季军团队荣誉称号,颁发荣誉证书及奖金。二等奖:决赛作品的20%左右,颁发获奖证书及奖金。三等奖:决赛作品的70%左右,颁发获奖证书。对优秀指导教师和优秀组织单位颁发荣誉证书。七、其他事宜大赛最终解释权归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组委会所有。1.大赛官网:https://cpipc.acge.org.cn/2.微信公众号:cpeeidc(微信公众号二维码)3.大赛邮箱:eeidc@upc.edu.cn4.大赛承办单位及联系方式: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长江西路66号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机电工程学院邮政编码:266580联系人:石永军毛剑董建党联系电话:0532-86983311邮箱:dongjd@upc.edu.cn5.大赛组委会秘书处联系方式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长江西路66号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究生院邮政编码:266580联系人:蔡宝平邱钰文联系电话:0532-86981395邮箱:eeidc@upc.edu.cn6.为方便各培养单位联系人、指导教师以及参赛选手之间的沟通联系,欢迎扫码进入各自QQ群。QQ群:971884085(培养单位联系人、指导教师群)QQ群:366372563(参赛选手队长群)附件1:作品报告书模板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组织委员会2023年6月15日
15
2023-06
“中石协·石化机械杯”第十届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参赛指南
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以下简称“大赛”)为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一、赛制赛题1.赛制大赛分为预赛与决赛两个阶段。预赛采用网上评审形式,决赛采用现场答辩及实物演示、3D模型展示等形式。2.赛题本届大赛赛题以新能源装备为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海洋能源高效开发与利用装备;(2)油气绿色高效开发装备;(3)新能源制备装备;(4)可再生能源装备;(5)其他能源装备;(6)企业命题。企业赛题由赛事支持企业在赛事截止报名前分批在大赛官网动态发布企业的技术需求,供同学揭榜参赛。参赛团队可直接与相关企业进行技术对接和成果转化。二、参赛对象正式注册的国内外在校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包括应届毕业生)及已获研究生入学资格的本科毕业生和本研贯通学生。参赛方式可以是个人或者团队,每队参赛队员最多不超过5人,允许跨单位组队。三、参赛作品1.作品形式参赛作品可为产品实物、样机模型、控制系统软件作品、三维模型、工作原理展示等。2.作品要求(1)作品必须符合大赛赛题,做到选题新颖、构思巧妙、设计合理、经济实用。(2)参赛作品须通过大赛官网提交作品报告书,报告书包括方案创新点、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势、具体方案描述等内容,以充分表达作者设计意图和体现设计优势为宜。(3)作品如果是为第三方服务所设计的方案不得参赛,严禁侵害他人知识产权。大赛不接受涉密作品和存在知识产权纠纷的作品参赛。(4)作品须为原创作品,如果是在往届获奖作品基础之上进行的改进创新应标注出新的创新之处。(5)已经在“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某项主题赛事获奖的参赛作品,不能以同一作品参评本赛事。3.材料提交(1)初赛阶段:通过大赛官网,提交作品报告书(模板见QQ群:366372563文件),设计图样、数字模型、动画视频等其他支撑材料可作为附件一并提交。(2)决赛阶段:通过大赛官网,提交作品简介展板、答辩PPT等,其中作品简介展板由组委会提供统一模板。四、作品评审1.初赛作品评审标准(1)设计方案构思的创新性及其技术的先进性30%;(2)设计方案功能原理的可行性和实用性30%;(3)设计方案理论论证的严谨性和逻辑性20%;(4)原理性样机功能验证的水平及完整性20%;2.决赛作品评审标准(1)设计方案构思的创新性及其技术的先进性30%;(2)设计方案功能原理的可行性和实用性30%;(3)设计方案理论论证的严谨性和逻辑性15%;(4)原理性样机功能验证的水平及完整性15%;(5)现场答辩表现10%。3.初赛评审大赛专家委员会根据大赛评审标准组织专家对各单位推荐作品进行网络评审和会评,确定部分优秀作品进入决赛。4.决赛评审负责组织: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专家委员会决赛地点:山东省青岛市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决赛时间:9月中下旬。评审办法:决赛分为现场展示、现场答辩两个环节。五、奖项设置大赛设置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并设有优秀指导教师、优秀组织单位等奖项。一等奖:决赛作品的10%左右,颁发获奖证书及奖金。另外,由各组推选优秀作品进行二次答辩,授予前三组冠亚季军团队荣誉称号,颁发荣誉证书及奖金。二等奖:决赛作品的20%左右,颁发获奖证书及奖金。三等奖:决赛作品的70%左右,颁发获奖证书。对优秀指导教师和优秀组织单位颁发荣誉证书。六、时间安排时间事项6月15日—7月30日网上注册、报名6月15日—8月05日资格审核、网上提交预赛作品8月06日—8月20日预赛作品评审、公布决赛名单8月25日—9月01日网上提交决赛作品展板设计9月中下旬(决赛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全国总决赛七、知识产权1.所有参赛作品的知识产权由参赛队伍自主决定,知识产权的保护均取决于项目来源或相关约定。组委会不负责参赛作品涉及的知识产权争议等相关事宜。2.参赛作品除用于大赛评审、优秀作品集出版、学术交流与展览等大赛相关工作外,未经作者允许,不得用于商业用途,任何人不得私自盗用参赛作品成果。八、纪律与处罚1.各参赛单位严格审查参赛选手资格,若出现参赛选手资格问题,取消该作品参赛资格、参赛单位评优资格及承办单位申请权,并通报组委会各委员单位。2.参赛选手、作品指导教师应遵守大赛纪律和相关规定,若出现违反大赛纪律的行为,经组委会决议给予相应处罚。3.参赛作品须为原创,若发现作品存在抄袭、侵权现象或作品为往届作品的,取消相关作品的参赛资格,已获奖的追回相关奖励,同时,通报选手其所在培养单位,由所在培养单位给予相应处罚。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由选手自负。4.大赛组委会、承办单位、专家委员会及评审专家等应严格遵守大赛各项规章、制度,做到公正、公平、公开。若出现渎职、包庇等行为,取消相关作品资格及责任人职务,并通报组委会各委员单位、相关人所在单位。九、联系我们1.大赛官网:https://cpipc.acge.org.cn/2.微信公众号:cpeeidc(微信公众号二维码)3.大赛邮箱:eeidc@upc.edu.cn4.大赛承办单位及联系方式: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长江西路66号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机电工程学院邮政编码:266580联系人:石永军毛剑董建党联系电话:0532-86983311邮箱:dongjd@upc.edu.cn5.大赛组委会秘书处联系方式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长江西路66号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究生院邮政编码:266580联系人:蔡宝平邱钰文联系电话:0532-86981395邮箱:eeidc@upc.edu.cn6.为方便各培养单位联系人、指导教师以及参赛选手之间的沟通联系,欢迎扫码加入QQ群。QQ群:971884085(培养单位联系人、指导教师群)QQ群:366372563(参赛选手队长群)附件1:第十届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参赛队伍管理办法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组织委员会2023年6月15日
15
2023-06
第二届中国研究生金融科技创新大赛邀请函
14
2023-06
首届中国研究生“美丽中国”创新设计大赛正式启动
6月12日下午,首届中国研究生“美丽中国”创新设计大赛在上海东华大学启动,来自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上海市教委、建德市委组织部以及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同济大学、东华大学、湖南大学、四川大学等全国20余所高校师生代表出席启动仪式,近6万人观看活动直播。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陈子辰、东华大学校长俞建勇、上海市教委高教处处长束金龙、建德市委组织部部长莫锋共同启动首届“美丽中国”大赛以赛育人“美丽中国”内涵丰富中国研究生“美丽中国”创新设计大赛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2023年新增主题赛事,也是唯一专门面向设计类研究生的主题赛事。“美丽中国”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源于生态文明建设。二十大报告也首次把“美丽”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建设的五个关键词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美丽中国”的内涵更加多元丰富,囊括了环境之美、文化之美、时代之美、生活之美、社会之美、时尚之美等。在时代的呼唤下,中国研究生“美丽中国”创新设计大赛应运而生。首届大赛秉承“时尚、艺术、前卫、持续、发展”的办赛理念,一方面从弘扬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激励广大研究生从中国文化中挖掘素材,创造有形的设计作品,向世界讲述“美丽中国”的精彩故事;另一方面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面向世界艺术设计发展的未来,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育人,提升艺术与设计学科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推进艺术设计类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国家、社会和企业培养和发掘艺术创新型设计人才。赛道多元有形作品讲述“各美其美”中国研究生“美丽中国”创新设计大赛,围绕四个专业常规赛道展开专业交流:环境空间设计赛道聚焦乡村空间改造,城市人居环境设计,历史遗产空间设计和展示环境空间设计四个领域;服装与服饰设计赛道聚焦都市服装与服饰美学设计,服装前沿科技与先锋设计,传统与时尚活化设计及可持续时尚穿戴设计四个领域;工业产品设计赛道聚焦智能产品服务设计,时尚生活产品设计,中国传统文化创新产品设计方向三个领域;媒体传达设计赛道聚焦品牌形象设计,影像与动画,数媒交互设计,插画艺术与海报设计四个领域。乡村振兴邂逅自然描绘“美美与共”中共建德市市常委、组织部长莫锋发布地方主题定制赛道习近平时任浙江省委书记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论述。2023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亲自谋划、设计、推动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即“千万工程”实施20周年。杭州建德市政府深度参与共同承办赛事,赋予了首届“美丽中国”大赛更深的内涵和更广的意义。建德市精心准备,围绕梅城镇严州古城、下涯镇之江村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设置两条地方主题定制赛道,要求参赛者就文创品牌形象设计和环境空间设计进行创新实践。建德市政府的参与,不仅热切期待以严州古城的深厚文化和之江村的别样风景,为广大研究生朋友们生动设计、创新诠释“美丽中国”提供一些灵感,而且真诚寄语全国优秀的设计人才把眼光和脚步投向建德,用实践和创新打开建德发展的崭新篇章。创新实践共赴“美丽中国”之约首届中国研究生“美丽中国”创新设计大赛logo大赛启动现场进行了大赛标识的发布,标识设计别具匠心、简洁大方,图案中有中国画风的青山绿水,又有中国古建的飞檐和传统服饰的流苏,还有象征着智慧和思考的学位帽。大赛标识借助“青山绿水”的意向,鼓励广大研究生同学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思想,奔赴广阔的山间田野,将学业写在祖国大地上,积极投身于“美丽中国”建设的创新实践中。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陈子辰发出参赛邀约如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山”思想,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如何借助有形的设计作品向全世界讲述和传播“大美中国”的品牌故事?时代召唤广大研究生同学们用青春作答。启动仪式上,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陈子辰代表主办方,向全国设计类广大研究生同学发出殷切寄语和参赛邀约,“希望广大研究生同学们积极参赛,守‘中华文化’之正,立‘鲲鹏鸿鹄’之志,在日月朝夕之间踏下实践创新的脚印,在青山绿水之中探寻‘新桃花源’的入口,用实践寻找美丽、用智慧创造美丽,设计出更多中国名片,讲出新时代美丽中国的品牌故事。”赛程启动美丽中国等你描绘首届中国研究生“美丽中国”创新设计大赛赛程为期半年:06月12日至09月30日报名及作品提交时间11月底在浙江杭州建德举办总决赛及颁奖典礼具体细节,请关注官网和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中国研究生“美丽中国”创新设计大赛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指导、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和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担任学术指导,首届大赛由东华大学和中共建德市委、建德市人民政府承办。
14
2023-06
第九届中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参赛指南
智慧城市是全球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和集成应用。十二五以来,以技术和标准为引领,国内智慧城市建设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规投建运”一体化的集约化发展道路,已有89%的地级以上城市都提出要建设智慧城市,而推进县域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建设也已提上各级政府工作日程。202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让新基建、数字经济、智慧城市、乡村振兴等再一次成为各界的焦点。建设智慧城市,对加快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融合,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以下简称“大赛”),英文名称:ChinaGraduateContestonSmart-cityTechnologyandCreativeDesign,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大赛以“创意启迪智慧、创新驱动发展”为理念,围绕智慧城市主题,激发研究生创新意识,提高研究生创新和实践能力,为国家、社会和企业培养创新型人才。大赛的目标是联合多方力量,努力把大赛办成在研究生群体、研究生培养单位和社会中有较大影响力,被国内外研究生培养单位和企业行业广泛认可的高层次、全国性重要赛事,逐步实现与同类型高水平国际赛事接轨。自2014年以来,大赛已成功举办八届。经主办单位批准,第九届大赛由浙大城市学院、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杭州市滨江区人民政府共同承办。本届大赛以创意设计为主。现发布第九届中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参赛指南。参赛指南:https://cpipc.acge.org.cn/sysFile/downFile.do?fileId=7a04f6715dcb491cb79543cd760f041f附件一:https://cpipc.acge.org.cn/sysFile/downFile.do?fileId=0fbde98d73d74cbb8b16e7f7129d613e附件二:https://cpipc.acge.org.cn/sysFile/downFile.do?fileId=652185d6f80d4bac8cfce402dc187dd6附件三:https://cpipc.acge.org.cn/sysFile/downFile.do?fileId=24c6d63cdf4344118a5e8efea5bf01bc